随着评审组长“基本符合”结论的宣布,会议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省农机鉴定站全站同志松了一口气,站长王延宏的眼睛湿润了。
2008年8月23日,陕西省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站双认证到期后,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能申请复评审,正常业务一停就是6年。这6年成为了鉴定站人永远的伤痛,领导不满、企业抱怨、与同行的差距愈拉愈大,走到哪里都觉得无颜。
2013年7月2日,是一个非常值得鉴定站人牢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在新一届省农机局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多方努力并达成一致,终于打通了通向评审的道路,使复评审工作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准则变更、标准更新、业务生疏、人员不足……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鉴定站人没有退缩。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内,部分业务人员无周末、无节假日、无上下班,标准查新、仪器送检、档案整理、人员培训、现场试验、报告练兵……在站班子的安排部署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终于9月底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但当面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势,站班子犹豫了,在保机构的关键时刻,经请示上级同意暂停了复评审的申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保公益机构当中去。
2014年春节前,在得到鉴定站已被基本确定为公益一类的消息后,他们重新开始了验站的准备工作,为便于推广鉴定工作的开展,这次还同时申请了鉴定站的计量认证。两个机构同时申请认证,这在鉴定站的历史上是第一次。由于是首次认证,加之新的准则和要求较以往又变得更加严格,格外注重对机构检验能力的考核,而我们的检验能力由于多年的投入不足又很有限,这就使得评审工作变得异常艰难。省质监局领导热情服务,4次上门审核、指导验站准备工作,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五易其稿,申请授权的产品由原来的67个压缩到26个,终于通过了初审。
7月11日,省质监局终于最后确定了评审时间,于是,全站总动员。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最后一周的准备工作。7月18日,评审专家组入驻后,经过反复沟通,确定了8个产品的现场试验、5个参数的仪器比对、9个参数的人员比对,这样的任务量是鉴定站有史以来评审时最大的一次!64岁的外聘工程师乔治安同志来了,年轻的工程师何鹏请假匆匆赶来;借调省局的苏光远同志请假赶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既当司机又当检验员;借调到省局的任晓军、付莉同志,认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黄志民、张保伦、杨海龙、王若飞4位同志连续昼夜奋战,晚上的崇德坊13号院灯火通明,他们紧张的做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又是一个通宵;张永亮、毛良、周西瑜、郝志刚、田希娟、种莉珍、张颖华、罗敏亭7位同志将公共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评审组的到来;种莉珍同志发着高烧还坚守岗位,与詹惠敏同志一起认真复习备考,为全站业务考试奠定了基础;李全利、马云娥、满京华、王若飞4位同志紧张的整理着各种技术资料和档案……
7月19日上午,接到评审组的任务通知后,现场一组黄志民、张保伦、何鹏,现场二组李全利、苏光远、乔治安,冒着38度高温兵分两路赶赴试验现场。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站在大地上做试验的工程师们。看着黄志民、张保伦、苏光远、杨海龙、王若飞、乔治安、何鹏、王思朝8位同志,凌晨4点多还在整理报告,王延宏站长心疼的要求他们休息一会儿再干,可是23份报告和23份原始记录都必须保证在20号早上8点前摆放在专家的桌子上,他们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这就是可爱可敬的鉴定站人!这就是奋进中的陕西省农机鉴定站!
当他们熬了一夜半眯着眼将报告按时放在会议室的桌子上时,欣慰的相视一笑。
“基本符合”(仅有4个整改项),这是最理想的结论(农业部节水中心仅4个产品尚有7个整改项)!两个机构顺利通过了评审,这是鉴定站人努力奋斗了1年的结果!陕西农机鉴定站在大踏步前进……
省农机鉴定站 张保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