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决算情况
1、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草拟或者制定全省农机行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
(二)研究拟订全省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农用航空业务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监督实施。
(三)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拟订省级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指导农业机械结构调整。
(四)负责全省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推广工作。提出农业机械化科研、机具设备开发、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重大科研、推广项目的遴选及组织实施工作;研究提出农业机械化的重点技术措施,组织农业机械化重点科技攻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
(五)负责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农机产品试验鉴定;组织开展农机质量监督调查,指导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拟订农业机械化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
(六)依法组织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指导农机安全生产;负责农业机械登记、安全技术检验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发证、审验工作的监督管理,监督道路外农机违章行为查处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七)组织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八)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负责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设立许可和监督管理。
(九)指导农业机械化生产,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落实农用柴油供应、价格和补贴相关政策;指导农机抗灾救灾工作。
(十)指导农机维修管理;提出农机更新报废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
(十一)编制农业机械化基本建设规划,提出农机化项目安排建议并组织实施;编制农机专项资金规划,提出部门预算安排建议并组织或指导实施。
(十二)承担农业机械化信息和统计相关工作。
(十三)指导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业务工作。
(十四)承办省政府和省农业厅交办的其他工作。
2、部门的决算单位构成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属一级预算单位,2013年部门决算由省农机局本级和3个二级预算单位的决算组成。二级预算单位为陕西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站、陕西省农业机械监理总站。
3、2014年度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548.6万千瓦,较上年增加96.6万千瓦;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10亿元以上,较上年增加10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95%,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拖拉机拥有量33万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万台,同比增长11.1%;农机具配套比从上年的1:1.5增长为1:1.9,农机结构装备不断优化。全年工作呈现八大亮点:
(一)农机购置补贴改革创新取得实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一是简化程序。将2013年六步操作流程简化为“申请购机、全价购机、核实兑付”三步,方便了群众。二是明确职责。重新界定各级农机(农业)、财政部门工作职责,防止推诿扯皮。三是优化服务。探索创新“一厅式”办公、提前摸底、电话预约申领指标、延伸服务到村组、联合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等购机新途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公开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开补贴信息,自觉接受监督。五是严格监管。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确保了经销资格审批不“越位”,企业监管不“缺位”。六是加强考核。组织开展阶段性督查和季度自评自查,实现了延伸绩效考核常态化。到2014年底,全省实施中央补贴资金6.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3087万元,引导农民投资12.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3.2万台,受益农户11万余户。
(二)全程全面农机化有了新突破。一手抓关键环节机械化,一手抓薄弱环节机械化,实现了农机化全面发展。一是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进展良好。各实施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已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关键环节农机化不断加快。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主推玉米收获和水稻、油菜收种机械,引进示范粮食烘干、薯类、果业、蔬菜、畜牧养殖、茶叶、烤烟等新机械,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加快了关键环节农机化发展。三是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稳步提升。加大对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的补贴力度。成功举办2014中国·宝鸡丘陵山区暨高新农业机械演示会,邀请国内91家农机企业参展,48台新机具进行了现场演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现场交流,为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三)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有序进行。全省共完成小麦、玉米和水稻机播(机插)面积2722万亩,机收2340万亩,为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三夏”“三秋”收种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一是提早备战。提早安排各地做好机具检修、物料储备等工作。二是加强协作。加强与交通、石油、气象等部门联合协作,免费向机手发放《跨区作业证》2.02万张、《跨区机收服务手册》1.55万册,实行农机用油“两优一送”政策,及时发送气象信息,形成了齐心合力抓生产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服务。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开通热线电话,强化信息、技术、供需衔接和农机维修服务,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四是加强督导。成立督导组深入一线督查,解决突出问题。
(四)农机化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显着。一是保护性耕作项目。新增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82万亩,全省突破600万亩。二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引进玉米茎穗兼收、防缠绕免耕播种等7项技术,新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56 个,建设万、千亩示范田各29个。加工秸秆饲草约1000万吨,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2680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74%,较上年增长8%;禁烧区和重点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三是千库工程项目。2014年省财政安排9000万元实施果蔬千库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创新管理机制,推行业主负责制、定额补贴制、全程监控制、市级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保障了工程建设快速顺利推进。2014年底,验收2013年“千库工程”项目160个,新增贮藏能力约17万吨,项目竣工验收和资金兑付工作正在加快开展。2014年审批立项169个,项目进展顺利。四是支持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投入100万元支持咸阳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扶持宝鸡、西安、渭南、榆林等市积极申报全国农机化示范区。
(五)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快速发展。全省新增农机合作社130个,总量740个。12个基础项目实施县建设机具库棚4000多平米、维修及培训用房500多平米、硬化地面2000多平米。实施农机装备能力提升试点项目,新购置农机总值160万元,拉动地方及合作社配套投资110多万元。在15个农机合作社、10个农机大户和10个家庭农场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试点。二是农机维修体系日趋完善。新(续)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6个,实地检查农机维修厂(点)1760个,核发(换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330张,打造了一批“农机4S店”。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全年举办各类培训2200多期,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4.6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人员4000余人。
(六)“平安农机”创建效果良好。全年发生农机事故425起,较上年减少84起;死亡人数12人,减少1人;受伤人数84人,减少28人;直接经济损失130.7万元,减少20.7万元。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农机事故,事故死亡人数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数之内。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强力推进警监联合执法,大力推进农机互助保险,开展在册农机专项清理,“平安农机”创建效果良好。目前,全省35个县区成立了农机、公安交警联合执法中队或建立了联合执法长效机制。93个县区共发展农机互助保险会员35357名,筹集安全互助会费1043万元,事故损失补偿536.1万元。全省共清查注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9154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率达77.8%,驾驶员持证率达57.1%,检验率达80.2%。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 32个,示范乡镇236个,示范村1568个,示范户15345户,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8个,岗位示范标兵16个。
(七)农机质量管理和试验鉴定不断强化。一是农机质量管理不断加强。“三夏”“三秋”期间对重点农机具进行质量跟踪调查,现场检查作业机具300余台(套)。对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接到农机投诉案件84起,受理27起,妥善处理群体性投诉上访案件4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建立健全补贴机具质量监督调查体系,全省培训农机投诉监督员120人,有效保障了补贴机具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落实。二是农机试验鉴定能力逐步提升。停滞多年的农机鉴定职能得到恢复,产品鉴定检验授权范围由19个增加为26个,鉴定能力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省共受理推广鉴定产品申请61项,定型鉴定产品3项,推广鉴定报告45个。
(八)农机行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精心部署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与各地市农机管理部门、省局各处(室、站)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积极开展一系列廉政警示教育,增强干部职工防腐意识。二是依法行政工作顺利推进。邀请专家讲授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和召开《农机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等形式,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落实依法行政各项规定,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机关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开展非农机专业干部、农机化信息宣传等专项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督办,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机关管理迈上新台阶。四是农机信息化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全力打造省、市、县三级农机化信息网络,目前省级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1个,地市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7个,全年共在各级新闻媒体及网络发布农机化新闻2600余条,较上年增长300条。五是行业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参加省、厅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增强了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省局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六是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开展安康市岚皋县花里镇对口扶贫工作,省农机局和省农机推广站免费向金寨村赠送了230多台适合当地农机化生产的农业机械,帮助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树立了农机行业的良好形象。
4、部门收支决算总表(附件一)。
5、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按支出功能分类)(附件二)。
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按支出经济分类)(附件三)。
二、“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情况
2014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决算表(附件四)。
三、2014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2014年度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1、收入总计5450.06万元。包括:
(1)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140.75万元,为省级财政当年拨付的公共预算资金财政拨款。
(2)其他收入205.5万元。为预算单位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如利息收入、非本级部门财政拨款等。
(3)上年结转和结余2103.81万元,为以前年度尚未列支,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既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也包括其他收入结转和结余,不包括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
2、支出总计5450.06万元,包括:
(1)基本支出1240.06 万元,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动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 572.4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47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20.58万元。
(2)项目支出3192.1万元,主要是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包括保护性耕作与主要农作物机械推广项目130万元、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30万元、农机深松作业专项5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专项项目2039.1万元,果库建设项目4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30万元,农机免费管理项目88万元、高产创建25万元、农业部农业系统财务能力建设30万元。
(3)年末结转和结余1017.9万元,主要是本年或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延迟到以后年度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既包括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也包括其他收入的结转和结余。
(二)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1、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14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466.2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194.31万元,项目支出2271.9万元。既包括使用当年从省级财政取得的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
2、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2014年度省农机局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43万元,医疗卫生科目支出3万元,农林水事物科目支出3177.78万元,其中行政运行支出592.77万元,事业运行支出313.11万元,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支出3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与技术补贴支出857.77万元,农业组织化与产业化经营支出732万元,农产品加工与促销40万元、其他农业支出支出612.13万元。
(三)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 及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情况
2014年度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 52.7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4.8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1.55万元,公务接待费6.45万元;会议费47.69万元、培训费31.85万元。
1、因公出国(境)费用4.84万元主要用于主要用于到国外学习交流和培训。2014年,我局系统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出国(境)团组1个,因公出国(境)累计1人次。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41.55万元,2014年年末,我局系统单位共有公务车14辆,共支出运行维护费41.55万元,主要用于保证局系统执行公务活动,开展基层调研等工作发生的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3、公务接待费6.4万元主要用于上级部门专项检查、各省市有关部门到陕西省交流合作、专题研讨及其他业务部门的支出。
4、会议费47.69万元,主要用于我局系统业务工作会议支出。
5、培训费31.85万元,主要用于我局系统业务培训支出。
附件:1、2014年度部门收支决算总表(附件一)。
2、2014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按支出功能分类)(附件二)。
3、2014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按支出经济分类)(附件三)。
4、2014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支出决算表(附件四)。
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