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在这里举办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国际研讨会”。首先,我代表农业部农机化司对这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我期望,通过这次研讨分析,能够进一步弄清当前推进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借鉴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我们专家的建议,能够进一步理清我们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思路,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切实加速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看法:
一、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食糖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蔗糖又是我国食糖消费的主要产品,占食糖消费总量的90%以上。我国甘蔗主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糖业是两省(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因此,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糖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启动实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3年来,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扶持力度;主产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在上下协同配合下,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上下认识逐步统一,重视程度有了新的提高。从政府到企业、甘蔗种植者都逐步认识到,要稳定我国蔗糖生产、提高产业竞争力,必须转变当前甘蔗生产方式、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主管领导多次专题批示,发改委和农业部数次召集专题会议研究,主产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推进领导机构。应该说,认识的统一、政府领导的重视,为推进这项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础。
二是支持政策更加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在2015年印发实施的《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基础上,又制定印发了《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年)》和《2015-2017年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落实了责任部门,在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重点企业甘蔗收获机产业化、甘蔗机械购置补贴和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主产区地方政府围绕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广西出台了农机购置租赁融资贴息、甘蔗机械化作业补贴等政策,广东湛江市也出台了甘蔗收获机购置累加补贴政策等。可以说,政策支持力度是空前的。
三是关键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取得了新的突破,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逐趋完善。以甘蔗收获机为重点的整机设计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取得突破,企业研发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得到基本保障。如,广西柳工、中联重机和洛阳辰汉等一些企业研制的甘蔗收获机,其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和作业效率有了明显提高,逐步得到用户认可;甘蔗种植和田间管理等其他机具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与现有机具相配套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生产模式不断改进,品种、栽培、管理模式也在逐步适应。可以说,“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已基本打破。
四是甘蔗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机械化水平加快提升。围绕改善机械作业的土地条件,广西加快了5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已完成260多万亩的耕地改造,“双高”基地核心示范区甘蔗平均亩产、平均糖分均有明显提高,分别达到了7.5吨、15%;大力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和技改,部分糖厂完成了进料口和加工工艺的改造;支持发展了一批专业化、社会化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探索组建了以糖厂为主体,农户、合作社、农业作业服务公司多种方式联合的生产合作组织,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外部条件在明显改善。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2016/2017榨季,广西自治区甘蔗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6%以上,同比上个榨季提高了2.7个百分点,机耕率、机种率、机收率分别达到了98%、45%、8%;在“双高”基地中,甘蔗耕、种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收率达到15.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本榨季,机械化水平还将有新的提升,如广东湛江市甘蔗机收水平预计较上个榨季提高近5个百分点。
可以说,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正在由起步阶段迈向加速发展阶段。
二、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大家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加快改善甘蔗生产基础条件。我国70%以上的甘蔗种植在坡地和丘陵地带,地块面积小、不规则,机耕道路不完善,增加了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的难度。目前在“双高”基地建设等改造过程中,还存在标准不够完善、相关设施建设不配套等,如,“双高”基地建设的地块大小、种植行距、机耕道、地头转弯面积等标准不完善,不能充分满足机械化作业需要;水利设施建设中,一些设施的布设影响机具了的行走等。
下一步,需要按照《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要求,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持续支持“双高”基地土地整治、蔗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特别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工程改造的统筹,切实根据机械作业需求,制定完善“双高”基地地块大小、种植行距、机耕道、地头转弯面积等标准,真正将“双高”基地建设成为适合机械化作业要求的高产高糖高效生产基地。
同时,要加快推动糖厂前处理工艺改造,增强机收蔗压榨能力,实现机收蔗应收尽收。
(二)进一步加强甘蔗收获机研制改进。虽然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有提高,但部分收获机产品投放市场时间较短,性能仍不能完全满足丘陵坡地、雨季收获等多样化需求,有待通过实际检验进一步改进优化。由于机具产品标准不完善、缺少大型机具试验检测基地等原因,影响了新产品试验验证和企业研发创新。
下一步,需要加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甘蔗机械研制、应用的衔接,推动甘蔗机械研发单位、制造企业、用户等建立合作机制,搭建甘蔗机械产品研发和应用之间的桥梁。进一步加大对甘蔗收获机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支持骨干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研制先进适用的产品。加快完善产品相关标准,建设大型甘蔗机械试验检测基地,为新产品研发、试验验证、推广应用等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相关企业要加强产品设计制造的改进,着力提升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三)进一步探索完善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
目前,在生产技术上还存在品种多、栽培技术不统一,机种信息化精准作业水平低、行不直株不匀,倒伏严重等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艺农机的融合、农机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作业质量。如在种植环节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使种植更直更匀;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措施的改善,减轻倒伏发生程度。希望各地加强与技术专家的组协作,加快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集成。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一方面,要引导规模种植经营。据了解,目前广西已建成的“双高”基地中实施规模经营的面积不足50万亩,经营地块分散,栽培技术也不统一。实现规模化种植,不是一定要进行土地流转,而是要种植相对连片成规模、品种和技术模式相对统一,便于规模化机械作业。所以,需要深入探索蔗田生产托管、蔗农土地入股生产合作社、专业公司承包流转土地等多种规模化经营模式,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针对甘蔗耕、种、管、收、榨全产业链的系统服务能力不足,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糖厂的加工、运输等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的问题,支持发展一批甘蔗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全产业链业务服务,探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特别是要鼓励骨干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与农业合作组织、生产服务公司、糖厂等开展资本和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甘蔗机械新产品应用和服务。 (四)进一步优化完善支持政策。目前各方面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但在统筹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上还需要协调统一。如一些补贴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统筹协调不够,造成不同地区有缺有余,用户不能及时拿到补贴资金。融资租赁、贷款贴息、机收作业补贴等扶持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
下一步,要鼓励对甘蔗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给予重点支持。区别不同机型,研究完善补贴标准、操作流程等,确保用户及时足额获得补贴。鼓励主产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融资租赁、贷款贴息、机收作业补贴等,完善资金支持方式。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适时推广。
三、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典型,增强示范效应 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和集中攻坚阶段。应当说,问题和思路基本清楚了,关键是抓好既有政策的落实、推动落地生根,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开花结果,见到实效。
我设想,明年在推进面上工作的同时,要重点以县为单位打造几个示范典型。选择政府重视、各方面基础较好的县,成立专项工作机构,集中相关资源,各部门配合,进行合力打造,争取有实质性的进展,如争取机收面积达到20万以上。通过打造典型,一是进一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二是进一步集成技术,促进配套;三是进一步磨合农户、服务组织、企业之间的运转机制,解决矛盾;四是通过高强度机具试验应用,促进机具产品的改进提升;五是通过示范实践,进一步探索政府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推动政策的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六是通过集中突破,既可以增强我们自身的信心,也能通过展示效应调动农民、企业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为我们争取更多、更好的支持创造一个好的氛围环境。所以,我建议,广西可以重点依托“双高”基地,集中打造两个示范县,开展基地建设标准的优化完善;开展多种甘蔗品种、种植模式、配套机具的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开展机收作业服务和糖厂加工调度、产品收购标准等探索,总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也希望广东、云南结合实际,进行重点示范创建。
总之,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推动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一个新的提高,也希望在工作中能得到各方专家的更多支持,更欢迎各界朋友参与到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参与到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中来,共享发展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