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有关工作。1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一同出席发布会。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全面拓展
张桃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8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开始全面拓展,从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机械化向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延伸,从平原地区机械化向丘陵山区机械化进军。
在发展目标上,力争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区(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在工作举措上,一是通过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和加强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通过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四是通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五是通过提高机械化作业便利程度、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持续改进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六是通过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在回答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的有关问题时,张桃林表示,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0%,全国有300多个县区率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计划到2020年示范县的数量达到500个以上。下一步要采取措施来推进全程机械化,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短板弱项。瞄准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研发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同时要加大先进的机具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二是创新协同机制。农业机械化涉及地域、品种、种植栽培制度,还有产后加工等。要推动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加强组织推动。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继续创建一批示范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农机化水平全程全面提升。
为小农户解决机械化生产难题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帮助很多农户解决了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在回答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问题时,张桃林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请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机械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农机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总结过去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主体。
二是推进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以及农企构建生产联合体,促进机具共享、互利共赢,更大限度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推动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
四是加快“互联网+农机作业”应用。提升农机服务效率,扩展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努力为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村能源等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农机服务。
建立适合国情的农机工业体系
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已具备较高水平,但依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回答将从哪些方面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时,罗俊杰表示,发展农机装备必须与农业机械化统筹规划,一体推进。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短板弱项,建设创新体系。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制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
二是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农机装备企业要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卡脖子”问题。鼓励大型农机企业向成套设备集成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支持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
三是加强质量可靠性建设,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机装备标准体系,加强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支持重点地区建立农机装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引导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
四是推动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推进先进农机技术及产品“引进来”“走出去”,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经营能力,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
支持丘陵地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持续改善农机作业的基础条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回答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时,张桃林指出,我国广大的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从顺应机械化作业要求来入手,改善农田基础条件。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支持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三项工作:
一是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等宜机化的要求。
二是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资金以及社会资本,推动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为农机通行和作业创造条件。
三是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丘陵山区机械化基础条件的短板,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综合统筹来抓好这项工作。
购置补贴对国内外农机一视同仁
在回答关于农机购置补贴的问题时,张桃林指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按照国务院要求,围绕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围绕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进行创新和完善。
张兴旺介绍,农机购置政策实施14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亿元,直接惠及农户3300多万,扶持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4000多万台(套),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34%提高到66%,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年初,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全面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三年(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做出了进一步安排,下一步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注重有效性。要着眼于农业各产业对于农机装备的新需求,优化补贴机具种类的范围,促进装备提档升级,让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二是要更加注重便利性。在长期探索基础上,采取“定额补贴、自主购机、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方法,对于符合补贴范围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三是要更加注重开放性。按照2018年-2020年的操作办法,所有符合补贴政策的进口农机产品同国内生产的农机一样享受补贴。深化农机对外开放,促进公平竞争,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四是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水平,坚决依法惩处失信违规行为,严格防控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实现度。
推进转基因健康发展
转基因食品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在回答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时,张桃林表示,社会针对转基因食品有很多议论,农业农村部机关食堂包括我本人,所吃的东西跟大家一样,都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并没有特别的供应渠道。
张桃林指出,转基因技术是生物科技的前沿技术,无论是从科学原理上,还是从长期的实践,特别是国际权威机构的长期跟踪、评估、评价、监测结果,都表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可以控制的,是有保障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也都专门制定了国际公认和遵循的转基因安全标准和规则,确保通过安全评价的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增加预期或者是期望的特定功能,比如抗虫、耐除草剂,或者抗旱的功能之外,并不增加额外的风险,有一整套科学权威严格的安全评价程序。
张桃林表示,国家对转基因发展方针也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审慎,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国家也专门建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家相关部委推荐遴选的跨学科、跨部门的权威专家组成,以保证我们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科学规范、严谨权威。我们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推进转基因健康发展。让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增进人民福祉。